高龄助孕官网

高压型家教激化叛逆

发布时间:2022-10-11 08:12作者:高龄助孕官网

高压型家教激化叛逆——

恨铁不成钢竟让儿子进了精神病院

处于青春期的儿子在家里摔东西,甚至动手打骂父母,遇上这种情况怎么办?

要想改变孩子,必须先改变父母。因为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,才会导致孩子出问题。

孩子小时候没有犯错的经验,所以会犯一些大错。孩子小时候没有从犯错中学习到责任和聪明的应对,都是妈妈来替他处理好了,现在他大了,妈妈没有能力帮助他处理好社会矛盾了,他就容易把愤怒指向母亲,把一切不顺都归咎于母亲。

张小丽如是说

只有大人冷静了,孩子才能冷静。只有大人不怕了,孩子才不怕。不要逃避矛盾,要敢于触及孩子的心结,这样才能和孩子心灵沟通。不沟通,只一味地逃避,怎么能解决问题?

要改变孩子,就必须先改变父母。鼓励是比批评更有效的方法。爱,不光是照顾孩子的衣食,更要关注孩子的心情好不好。

处于青春期的儿子在家里摔东西,甚至动手打骂父母,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?

要想改变孩子,必须先改变父母。因为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才会导致孩子出问题。

记者采访赏识教育专家周弘时,在他举办的赏识教育培训班上认识了家长张小丽。张小丽是一家国企的总经理,精明能干,但家教失败。她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,向周弘老师和记者讲述了她和儿子的冲突。当她讲到伤心落泪处,记者也陪她流下了眼泪。

以下是记者整理的张小丽的故事——

在暴力中长大的孩子,心中只有对父母的恨

童年时,父母的溺爱让我养成自私、任性的性格,致使我上学后在同学中没有一个朋友。大学时代,我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。毕业数年后,我成为一家国企的总经理,并嫁给在大学教书的方安平。

婚后第二年,儿子方瑞出生。因为自己吃够了被父母溺爱的苦头,我发誓决不溺爱儿子,一定要用严格家教把儿子培育成一个优秀的人。儿子把饭菜掉在地上,我喝令他捡起来吃下去;儿子要是不听话,我便把他的胳膊掐得青一块紫一块;儿子让我讲解数学题,我没讲两句就怒气冲天地训斥:“怎么这么笨!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,在学校里干什么了?”

我在丈夫面前、朋友面前批评儿子,从来不给他留一点儿面子,想怎么骂就怎么骂。我一直认为他还是个孩子,没有什么自尊,也不会在意我的话,他还不值得我像对待成年人那样来尊重对待。许久之后,我才发现这些言行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。

儿子12岁那年,个子一下子比我高出了一头,似乎也是一夜之间,儿子长出了毛绒绒的胡子。

随着儿子青春反叛期的到来,老师开始找我告状:“你儿子又在学校打架了。”我觉得很奇怪:儿子在家里温顺得像头羊,怎么到学校就成了狼呢?我那时还没意识到,儿子是因为在家里受了父母的暴力,心中的压抑无处宣泄,所以才会在学校打同学。他打人的方式和我打他的方式一模一样。

和儿子的第一次冲突发生在初春一个寒冷的傍晚。那天,方瑞的一个同学打电话来叫他出去玩,方瑞穿着毛衣就往外走。正在做饭的我头也不抬地说:“穿上防寒服。”儿子说:“我不冷。”外边风那么大,还结着冰,怎么会不冷?我厉声说:“不穿不许出去!”儿子小声地反抗:“凭什么都要听你的?你说的话都对吗?”我更气了:“因为我是你妈!”我从来没有平等地对待过儿子,他的冷暖也得我做主,我说了算。

其实就算是他错误地低估了天气的寒冷,少穿了衣服,下一次他就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。孩子是要在犯错的体验中才能明白一些道理,才能长大,这些知识都是我后来读了很多家教书才懂得的。

当时我和儿子陷入僵持,儿子不肯穿防寒服。僵持的结果是,他没有出去,悻悻地回到自己的房间。半小时后,儿子的房间里传出摔东西的声音,还有低低的骂声。见“专制统治”头一回遭到儿子反抗,我有些吓蒙了。

饭自然是无心吃了,我回到自己的房间,怔了两小时才理出头绪来:不能让儿子‘造反’成功!否则以后还怎么管得住他!

我打开儿子房间的门,只见儿子正红着眼睛站在房中间,嘴巴一动一动地,被子和枕头全摔在地上。我厉声喝道:“你真反了!嘟囔什么?大声点儿!”说着,“啪”的一声给了他一记耳光。儿子先是愣了愣,然后像一头暴怒的狮子,抓起桌上的电话、台灯狠狠地摔在地上。我又气又惊,抬头看看突然陌生的儿子。儿子愤怒地盯着我,那眼神里竟充满了仇恨。这是我养育了十几年的儿子吗?我不禁打了个冷战。

高压型家教激化叛逆

此后,儿子又摔了两次东西。

一向温顺的儿子,怎么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?会不会是得了精神病?我当时百思不得其解。我找了一位心理医生,安排他以方安平朋友的身份,趁儿子单独在家的时候“登门造访”。

医生问方瑞:“和父母关系如何?”方瑞回答:“我以前怕他们,现在他们怕我。”他以前比较弱小,会挨父母的打,现在他身强力壮了,不用怕父母了。后来,医生对我说,孩子没有精神病,但可能有轻度心理障碍,尽量别让他受刺激,否则病情会加重。医生又说,这个年龄的孩子发育很快,荷尔蒙分泌得多,所以性情暴躁,得让他发泄出来。另外,一定要想办法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。

我和丈夫商量决定,不能让儿子受任何刺激。此后,儿子再摔东西时我们一声不吭。为了让儿子开心,他要什么我便给他买什么,不要的也讨好般地买来一大堆……

对我们的退让,儿子又惊又喜,连他自己也没有料到,原来父母是纸老虎!原来一闹就能要什么有什么!原来我进敌就退!早知道这样,当初何必挨打受气!

知道摔东西、发脾气可以有效地控制父母,于是他准备继续摔下去,摔东西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。起初他摔不值钱的东西,后来他摔电视机、电脑,再后来是拿起什么摔什么。家里的窗玻璃全被砸坏了,那千疮百孔的模样如同我破碎的心。最让我痛心的是,他开始动手打父母,而且一次比一次出手重!说实话,儿子打在我的身上我没有觉得疼,因为心里的伤痛远胜过身体所受的伤痛……

听说儿子要从精神病院回家,我吓得浑身发抖

我和丈夫每天下班回家,进了门都会先看看儿子的脸色:儿子若高高兴兴,我们就松一口气;儿子若愁眉苦脸,我们的心就会“怦怦”直跳。儿子写作业问我问题时,我总是胆战心惊,三言两语地讲完尽快退回自己的房间,怕的是他突然发脾气。

许多个傍晚,下班了,公司大楼空荡荡的,我却枯坐在办公室里不愿回家,也不敢回家……站在窗前,我望着茫茫的夜色思考这样的问题:为儿子付出了那么多,绞尽脑汁地安排他的饮食,鸡蛋换着花样做,牛奶酸奶变着样让他喝,长得人高马大身强力壮了,可以打父母了!小学六年风雨无阻地天天接送,功课天天查看操碎了心……为什么付出了心血和汗水,收获的却是儿子的恨呢?

圣诞节的第二天,儿子放学回到家里,倒头躺在床上生闷气。叫他吃饭,他没好气地说:“还吃饭呢!英语都考成倒数第四了!”儿子大概是因为考试失败感到心理压力很大,也可能是对父母很失望——关键时候父母一点儿也帮不上他的忙!

青春期的孩子,有时会把学习的压力、人际关系的压力以及在外面世界体验到的不安、挫败等烦恼投射到父母身上,迁怒于父母。因为父母是最爱他的人,朝他们发泄愤怒是最安全的。这也是我后来才知道的。

圣诞节后,儿子坚决不肯去上学。方安平没有办法,只好打电话给老师,让老师叫他去上学。儿子听见了,马上冲进客厅,见我们坐在桌前吃早餐,竟一把将餐桌掀翻在地,骂道:“妈的,我说不上学就不上学!我让你们吃!”汤水洒了我们一身,我和丈夫相视无言。儿子气冲冲地瞪着父亲说:“你来打我呀!你以前不是常打我吗?现在,谅你也不敢打了!我敢打你,信不信?”方安平脸色铁青,气得嘴唇哆嗦却说不出话来。

我的胃里翻江倒海似的一阵难受,冲进厕所里呕吐,竟吐出了一大摊血。方安平连忙把我送进医院,安排我住院后,又去找心理医生。奔波了一个上午,中午又赶回家给儿子做饭,但门已被儿子反锁了。没办法,方安平唯有一天几次送饭回家。儿子既不肯开门,也不肯把放在门口的饭盒拿进去。

第二天夜里,我撑着虚弱的身体从医院赶回家,看见家里的灯全亮着,静静的一点儿声音也没有。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,整个人无力地扑到门上,声音颤抖地喊:“方瑞!方瑞!”“滚!”儿子的吼声传出来。听到儿子的声音,我心里踏实了些。我和丈夫乞求了无数遍,儿子仍然不肯开门。

到了第三天,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:家里只有几包方便面,儿子还有吃的吗?还有,儿子情绪如此激动,会不会一时冲动做出自残的事?

夜里,我们叫来消防队员和心理医生。征得心理医生同意后,消防队员撬开窗进入屋内。

儿子正在客厅里看电视。见他毫发无损,我如释重负。儿子却满脸愤怒,手握遥控器,咬牙切齿地低声对我说:“我杀了你!”我吓得浑身一激灵。心理医生悄悄地对我说:“他不是说着玩的。为了你们的生命安全,我得将方瑞带去住院。”我含泪点头。

儿子被医生带走了,我和方安平抱头痛哭。家里满地是摔碎的碗碗碟碟,但我们谁也没心情收拾。

几天后,在医生的办公室,看着高高瘦瘦的儿子穿着条纹病号服进来,我不禁潸然泪下。人家养儿子考大学光宗耀祖,我却把儿子养到精神病院里!虽然事业成功,但任何成功都弥补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啊!

儿子本是想跟我说话的,但看到我突然泪流满面,他一怔,脸上满是失望和愤怒,生气地转身回病房去了。

那一刻,我心里充满绝望。医生办公室在五楼,我真想闭着眼往下跳……

春节快到了,我提了一大堆好吃的东西去看儿子。儿子说:“妈,你提这些东西来干吗?我要回家过春节。”此前医生没对我说过方瑞出院的事。由于事出突然,我吓得脸色煞白,两腿直打哆嗦,心想:老虎要回家了,老虎要出笼了!救命!

我怀着万分恐惧的心情接儿子回家过年。那些天里,我天天胆战心惊,几乎撑不下去了。

这时我上网查找到赏识教育的咨询电话。接电话的是名叫王军的小伙子。王军说:“不要绝望,上帝在关上一扇门后会打开另一扇窗子。”我在心里一遍遍地默念这句话,似乎它是救命的稻草。

2009年“五一”劳动节假期,我带儿子参加赏识教育的“快乐营”。在老师的鼓励下,方瑞一直表现得很好。但在最后一天,方瑞还是发作了。

事情的起因是,方瑞丢了通讯录——上面是夏令营的孩子互留的电话和互写的一句赏识对方的话。方瑞把丢通讯录的责任归到我身上,他铁青着脸,握紧拳头,把我逼到墙角。我无路可退,心“怦怦”乱跳。会场上有200名孩子和200多位家长,众目睽睽之下母亲要挨儿子打?我恐惧悲伤得喘不过气来。

王军也在场,一看大事不好,立刻去叫来周弘老师。

见方瑞横眉怒目地瞪着我,而我浑身发抖地缩在墙角,周弘老师脸上露出吃惊的表情。

我可怜巴巴地用求救的眼神看着周老师,他能让方瑞平静下来吗?

周老师笑眯眯地摸摸方瑞的头,说:“丢了通讯录,我知道你很难过,为这事难过,说明你是个重情义的好孩子。”

令我吃惊的是,方瑞心中的愤怒立即转化成委屈,眼泪“哗”地流了下来。周老师又说:“来,跟老师握握手。”方瑞居然听话地伸出手。周老师称赞道:“真是个好孩子,难过得哭了,却还能听老师的话。你放心,我们一定帮你找到通讯录。如果找不到,就让大家重新为你写一遍,好不好?”方瑞边擦眼泪边点头。周老师继续说:“我讲课时,你听得最认真。我曾问大家什么叫快乐,你的发言很精彩。还记得吗?”方瑞的眼睛突然亮了,那么多学生回答问题,老师居然记住自己的发言,他感觉自己很被重视:“我说快乐就是学会面对不快乐!”“这句话富有哲理。来,让我把它写在你的T恤上!”方瑞笑了。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。周老师写完后问:“话是你说的,字却是我写的,署谁的名呢?”方瑞说:“方周。我姓方你姓周。”周老师和在场的同学一齐鼓掌,都说这个主意好。

一场危机,就这样被周老师轻易地化解了!我事后思考,周老师用了什么办法,这么轻易地让方瑞接纳并认同了呢?周老师的话是有技巧的,他对方瑞的负面情绪表示接纳:丢了通讯录,我知道你很难过,为这事难过,说明你是个重情义的好孩子——孩子的感情是需要被接纳的,尊重孩子不是一句空话,而是要尊重孩子的感受,包括认可他的难过、痛苦、伤心等负面情绪。周老师看方瑞的眼神里充满了欣赏、信任和亲切,这眼神一定会让孩子心里感到很温暖。

学了赏识教育才明白,正是我的打骂致使孩子长期心理压抑、扭曲,以至于最后精神崩溃。我从没有尊重过孩子,平等地对待过孩子,又怎么能使孩子学会尊重父母,平等地对待父母?我痛恨那句古训:“棍棒底下出孝子。”正是这种谬误致使父母以强凌弱打骂孩子时,非但不觉得可耻,反而以为自己的野蛮行径神圣伟大。

此后,我如饥似渴地读家教书。我意识到,庄稼出问题,是农民没有种好它;孩子出问题,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。要改变孩子,就必须先改变父母。鼓励是比批评更有效的教育方法。爱,不光是照顾孩子的衣食,更要关注孩子的心情好不好。

温馨点读

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:“大声斥责,这是人们相互关系中修养很差的基本特征。凡是出现大声斥责的地方,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。大声斥责(家庭中还有拳头)教育出来的孩子,失去了感觉他人最细腻情感的能力,他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周围的美,他非常冷漠无情,毫无怜悯心,在他的行为中有时会出现往往是人身上最可怕的表现——残忍。”

凡是有粗暴教育的地方,就有心理伤害。面对一个张口就骂、举手就打的母亲,面对一个如此以大欺小、以强凌弱的霸道母亲,孩子弱小的心灵是多么恐惧。在父母那里都找不到安全感的孩子自然会对周围环境充满了敌意,又怎么会去爱他人啊。爱他人是从爱父母开始的,一个连父母都恨的孩子,他如何懂得爱?

父母的每一次打骂,都在孩子弱小的心灵里积淀了仇恨和压抑。当年幼的孩子一次次因为弱小而屈服于父母的暴力之下,一次次因恐惧而变得顺从听话时,他心里仇恨的火焰也一点点积淀成火山下沸腾的熔岩,当他有朝一日身强力壮时,这火山就彻底爆发了!正是从父母以暴力待他的行动中他也学会以暴力对父母!

但以上的分析只是酿成悲剧的一个原因,青春期也是引发矛盾的另一个原因。

青春期正是孩子努力要挣脱妈妈裙带,离开家庭,走向外面广阔世界的关键时期。孩子面对未来踌躇满志的时候,过于牢固的裙带会限制他的社会化发展,让孩子觉得似乎是亲情在控制他。于是他要挣脱,他开始表现逆反——以前跟父母很亲热,现在妈妈摸他的头都不行,进他的房间不行,动他的东西不行——他开始为自己的权利较劲。这个时期的孩子表现出极强烈的双向性,一方面看社会上的一切都不顺眼,既否定一切价值观念,表现得非常反叛,苛求完美,另一方面又盲目崇拜偶像,喜欢追星等。

青春期的孩子要建立自己的权威和尊严,往往尝试着攻击家庭的成员。他会选择反抗父母,因为他潜意识里觉得,如果自己不能挫败父母,自己就长不大。大约有10%的孩子会选择以不上学来挑战父母的权威。父母希望他好好学习,他就不好好学习,看父母能拿自己怎么办。

心理学家李子勋还指出,任何孩子长大,都要经历一个挣脱妈妈的裙带,走出对父母的依恋,和父母分离的痛苦过程。对父母而言,让孩子离开,也是件不容易的事。因为过于害怕这种分离的痛苦,亲情有时候会无意识地创造出隔离和误解,以此来对抗依恋与关系的纠结。彼此开始觉得对方不能忍受,愤怒越来越明显,冲突升级,分离在不知不觉中完成。关系依恋越厉害的家庭,孩子与父母的冲突往往也越激烈,不然分离永远不能实现,孩子也永远长不大。

本文的这对母子,妈妈的裙带不是柔软的,而是坚硬的,所以孩子对裙带的摆脱就表现得特别激烈,冲突也格外惊心动魄。

还可以从第三个角度来解读方瑞的悲剧——因为妈妈的专制和粗暴,儿子一直都是服从听话,从来不敢任性,从来没有犯错的机会。一般而言,每个小孩子都会犯他那个年龄段常犯的错误的,虽然父母告诉了他对错,但因为孩子的思维是发散的,且他的注意力是指向妈妈的脸色,他关注的是妈妈高兴还是不高兴,并不是妈妈在说什么,所以,对妈妈所讲的道理,孩子心里其实还是糊涂的。孩子只有在一次次的犯错中,在一次次的体验中,通过父母老师同学的评价,一点点地把对错慢慢弄清楚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不犯错的孩子长不大,所以要允许孩子犯他那个年龄段容易犯的错误。而方瑞则是失去了这样的机会。

再者说,少犯错的孩子少有机会体验伤心、内疚、痛恨、悲伤、敌意、执拗、挫败等情绪,也就不会很好地识别、管理这些情绪。要知道孩子是在一次次情绪尝试中,渐渐学会把握情绪的,比如,他觉得特别伤心,但是他能管理好伤心情绪,在伤心的时候,仍能做他的事,这就是成熟。从来不发脾气、不闹情绪的孩子,在初次体验到愤怒时,他甚至不知道如何处理愤怒,因为没有经验,反而容易被愤怒控制。

李子勋指出:“如果妈妈从小处处关心、事事照顾她的儿子,什么错误都不让他犯,儿子非常听话,儿子到青春期后就没有经验来处理他的焦虑,处理挫败感,他不敢欺负别人,就会欺负最爱他的人——妈妈。最爱他的人给了他安全感,所以他就对妈妈说粗话,干一些无法无天的事情,因为他知道攻击别人会受到惩罚,攻击妈妈不会。为什么会这样?孩子小时候没有犯错的经验,所以会犯一些大错。孩子小时候没有从犯错中学习到责任和聪明的应对,都是妈妈来替他处理好了,现在他大了,妈妈没有能力帮助他处理好社会矛盾了,他就容易把愤怒指向母亲,把一切不顺都归咎于母亲。”青春叛期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年龄,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或者自杀等悲剧,父母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。

标签:

推荐文章

热门文章